決定封窗性能與價格差異的因素:厚度,鋁材,型材,五金配件與玻璃,安裝
1.厚度。
厚度越厚價格越高,性能往往也越好。常見厚度有1.4,2.0,1.4-2.0之間也有不少。一般厚度指的是這個位置(如下圖),需要承受住力。
而像內置的紗窗,不用承受力,無論壁厚是1.4還是2.0,常見紗窗厚度都是1.2。大家不要量錯位置了。
由于鋁材進貨都是按噸來算價格的,所以在同檔系列中,2.0厚度通常要比1.4厚度貴60+一平往上。目前來說,2.0厚度可以說是完全夠用,詳細分析下面的厚度貓膩二。
很簡單的一個因數。厚度這個因數是最直觀,最常見的,但導致不少業主只考慮到這個因數,忽略了其他因數。而決定鋁材性能最重要的因數往往是型材。厚度只影響封窗的牢固與結實程度,對別的性能影響不大,比如密封性,隔音隔熱防雨水倒灌等。
而不少封窗小店商家跟著業主這個認知走,只看厚度不看其他因數,所以壓縮其他因數的成本。舉個簡單例子,同樣的1.4厚度封窗,有商家報500,有商家報300,業主會覺得報500的商家坑,報高價,所以選擇300。而事實上,報300塊的商家利潤可能比500塊的更高,詳細的原因與價格分析在下一節,這里不贅述。當業主不了解這些,只問厚度,一聽價格就直接PASS了。導致市面上很多商家死拼價格,而進貨渠道與成本商家基本都是類似,那只能從配件下手,能省則省,不看質量。小編并不是說300元的封窗不可選,但只看價格不看性能不可取。
厚度貓膩一
整窗厚度不一,比如1.4厚度的窗戶,豎桿部分是1.4,橫桿部分有商家用1.4,而又有些商家只用1.2厚度,而橫桿用1.2厚度,進貨的價格自然就會便宜,而裝上去后,是看不出。鋁合金廠家兩種鋁材都可提供,為了更低價格,可能有商家選擇部分1.4部分1.2的鋁材來使用,但家裝估計較少,工程估計較多。
厚度貓膩二
夸大厚度作用,搞2.5厚度,3.0厚度差異化封窗,搞壟斷。此問題是近期兩三年前出現的,說實話,這個問題也把小編惡心了一把。若是為了提升封窗質量,增加封窗鋁材厚度,無可非議。但目前不少情況是,封窗商家聯合物業,讓物業制定高厚度標準的封窗,比如只允許2.5厚度的封窗進小區,而往往只有它家才有此厚度封窗,做獨家生意。
此時可能會有小伙伴疑惑,問為什么2.5厚度封窗是獨家生意,難道其他封窗商家不能做嗎?小編可以很負責告訴網友,是的。生產封窗鋁材需要模具,普通封窗店使用的型材是常規常見成熟型材,這些型材往往都是1.4和2.0厚度。若要做2.5厚度的型材,則要額外讓鋁材生產廠家做額外的模具。制作調試模具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,而且一般大廠型材都是需要經過各個數據的理論計算,實際測試這一系列程序的,所以如果改變常用產品的厚度等規格的話,是需要有一定的時間的。而且一條模具生產線下來,制作量也必須要有一定的規模才能生產,所以就會產生成本增加和時間較長不好把握的風險。另一個風險就是物業規定不停的變換,讓你無法跟上管理層的腳步,從而達到他們自己想要的“效果”。
即使廠家與封窗店各承擔一半模具費用,出于成本考慮,兩邊往往也無法接受。因此造成了2.5厚度的封窗往往是某些封窗商家的獨家生意。
物業往往會說,制定2.5標準是為了小區安全,所以提高了標準。但若為了安全,怕窗戶掉落,那規定只能用平開窗,或者推拉窗需要加防脫落固件,平開窗加防墜鏈,這樣應該更合理些。若是怕擋不住臺風,那規定平開窗和型材用高系列,比如要求100系列以上,這樣應該也比設置2.5厚度更合理些。國家標準是1.4。目前封窗行業中,代表行業工藝高端的系統門窗,厚度基本都是1.4,2.0,物業比它們都專業?除了珠海區域,其他地方都無2.5厚度這個說法,珠海物業為何要求這個標準?這并不合理。
國家標準參考:GB/T 8478-2008
5.1.2.1 基材壁厚及尺寸偏差
外門窗框、扇、拼樘框等主要受力桿件所用主型材壁厚應經設計計算或試驗確定。主型材截面主要受力部位基材最小實測壁厚,外門不應低于2.0 mm;外窗不應低于1.4 mm。
2.鋁材
封窗商家的鋁材進貨成本價格一般都是一樣的,封窗加工商家通常是業內人,不是業主,長期從事這行的,因此鋁材往往拼的是基本功,而不是花樣與噱頭。
除非是回收鋁,那價格會低。又或者使用更好的鈦鎂鋁合金。
一檔鋁材品牌:鳳鋁,中聯,海螺,廣鋁,堅美,亞鋁(排名不分前后)
二線鋁材品牌:凱祥源,俊美,宏美(比較多,小編也沒留意關注,二線品牌通常在低配系列中常見,詳細分別可參考下節的封窗市場價格分析,這里不贅述)。
鋁材很多按噸賣,所以同檔鋁材價格基本一樣。低系列型材中,各鋁材品牌型材設計基本一樣,性能自然大同小異。高系列型材中,則會因為型材不一樣,型材品牌的性能會跟著有差異,因此在高系列型材中,選擇一檔的鋁材品牌≠性能優越。
3.型材
3.1型材分類
3.2型材與封窗厚度關系
3.3型材的性能與性能差異
3.4 平開窗的兩個型材
3.1型材分類
這個是影響封窗最重要的因數,不同的模具生產線會生產不同的型材。不同的型材,性能差異會很大。不過低系列型材(如987系列)不需要對比,設計大同小異,高系列則需要重點對比。
普通門窗一般都是以靠墻的窗框寬度進行分檔。如80系列則是寬度是8cm左右。90系列則是9cm,100系列則是10cm。以此類推增加。
高系統通常指的是100系列往上。系統門窗型材沒有統一的分類規律,先不列入討論范圍。
普通門窗總體上可以分成兩大體系,普通型材與特殊(斷橋)型材。
普通型材
90系列,常見型號987。以前有80系列的1.2厚度888型號,這兩年臺風刮得厲害,大家很少選擇,因此被淘汰了。987各個鋁材商產品大同小異,進貨成本價基本也一樣,主要看型材品牌是一檔還是二擋。對比各品牌的型材差異一般不大,因為設計都差不多。
100以上系列,這些系列可以說是中高配的系列了,很多時候也被人稱為重型門窗。整體性能一般明顯會比90系列高,當然價格也高不少,詳細見下節的價格分析。
系列越高,寬度越寬,設計和用料往往也越精良,價格也越貴。寬度寬則與墻面接觸面積越大,一般越穩定。設計與用料越精良,性能則也越好。假如是要做3軌道,窗框寬度要恨寬,那必須高系列,否則放不下。
市面上100系列-250系列都有,每個鋁材品牌都有自己的系列,同樣是100系列會有108,106,103等各種不同型材,容易讓人看花眼。不同型材的結構也大為不同,導致性能差異很大。一個系列中,封窗商家一般會從各個品牌中選擇其中一款型材來推薦。比如說,某封窗100系列主推X鋁的108,130系列主推X鋁的136.
而挑選型材,這就很考驗封窗商家的水平了,挑選好的型材,可以花一樣的錢擁有更好的性能。性能詳細分析在下一段,這里不贅述。
特殊(斷橋)型材
斷橋可以說是在原基礎型材上的威力加強版。比如說,同樣的2.0厚度100系列的普通封窗與斷橋封窗,一般情況,斷橋封窗性能整體要好一些,比如密封性、軌道用料之類的,其中隔熱效果最為突出,價格也要貴上200以上。
不過斷橋也≠高性能。斷橋也有低系列封窗,比如90系列1.4厚度的封窗,性能可以不如100系列2.0的普通封窗。但一般選擇斷橋的業主,往往是比較追求美觀與性能,因此用斷橋低系列的較少,通常都是100系列以上,因為同系列中,市面斷橋大部分會比普通封窗貴,斷橋往往都是高性能的代表。
3.2型材與厚度關系
型材和厚度其實并無直接關系,厚度主要影響的是牢固度。市面上型材與厚度的搭配,通常是低系列配1.4厚度,高系列配2.0厚度。1.4厚度常見型材是90系列。2.0厚度配90系列和其以上系列。
這樣搭配主要是市場原因,假如我們業主方比較看重價格,選擇1.4厚度,自然而然也不會選擇高系列。而假如我們比較追求性能,選擇2.0厚度,那么為了性能通常也會考慮增加型材寬度,增高系列。
之前那個使用2.5厚度住高層的網友,被風吹得呼呼響,大概率就是型材出了問題。
可能原因1:型材設計有問題,設計剛剛推出還不是很成熟,達不到水密性及氣密性的要求。
可能原因2:只追求2.5厚度沒有選擇好的型材,導致重要位置用料不合理。
可能原因3:做工不夠精細,該用的毛條或膠條沒有用,也許直接就沒有,調試位置不合理等等
3.3型材的性能與性能差異
同個系列因為廠家不同,會有很多不同型號,性能和細節也都會有差異。比100系列,有103,105,108,寬度大致一致,但設計不同,生產的模具不同,性能與價格都會有差異。
結構不同導致性能不同,性能主要差異在:主要是密封性(有些推拉窗縫隙很大),其余防水性(有些會有3道,有些只有2道),軌道輪子細節等之類的。追求質量的商家會細心挑好的模具,甚至會給鋁材商提要求,提建議,改善型材。如果想了解商家的專業度,可以多問一下型材上的細節,專業的商家通常能說出很多細節。比如配置了特殊金屬條的軌道,推拉會更順暢。
3.4 平開窗與推拉窗
平開窗與推拉窗的窗框其實是一樣或差不多的,平開窗會比推拉窗貴,主要是平開窗增加了窗扇。平開窗密封性要比推拉窗好。使用舒適度與美觀,這個看個人喜好了。要注意一下的是,平開窗的報價方式。有些是商家報價是封窗平方數+開窗戶數,有些是全包家,1-3平方送一個窗戶這樣的。
而平開窗也是有差異的,一個是窗框寬度,常見有50系列,76系列,一般封窗商家會默認是50系列,假如希望高性能,可以要去70系列。平開窗型材寬度越大,做雙層中空玻璃中間能隔的距離更寬,隔音效果更好,而和型材道理一樣,一般也越穩。當然了,價格也更貴,斷橋的平開窗也更是貴得飛起。驗證了馬化騰那句老話,想要變強就要充錢。
型材總結:
低系列不用對比型材,中高系列,斷橋系列,對比型材很關鍵,同樣的價格,會有不同的性能。小編廢了這么多筆墨來寫這個型材,希望大家不要忘記對比。